主页  > 新闻中心  > 急救科普  > 请问老师,在评估呼吸之前,我难道不应该先开放气道吗?

请问老师,在评估呼吸之前,我难道不应该先开放气道吗?

发布时间:2019-12-17 10:02浏览次数:1555

首先,先来个预留小彩蛋,以下图标,你认识几个?

持续关注众安健康安全机构,未来几期会为大家击爆彩蛋!

阅读本文需要脑细胞消费一定量的ATP,请根据您脑细胞日常的使用强度选择继续或不继续阅读,平时不爱用脑的或者脑残的请放弃折磨自己。

大家都知道,我们进行现场急救的时候在确定现场安全之后首先要检查伤患的反应,如果伤患没有反应应该立刻呼救请人拨打120并且拿来AED。依照美国心脏协会HS教授的急救流程,下一步应该是检查呼吸,5-10秒的评估时间里如果没有检测到呼吸,那么你应该直接开始CPR(在BLS探查中还需要查呼吸同时查颈动脉搏动,这里暂时不提及)。

但是这时有人提出了,检查呼吸之前难道不需要开放气道吗?如果伤患仅仅是意识状态下降然后舌根后坠造成的窒息,你不开放气道怎么能查得到呼吸呢?

那么你认为,检查呼吸之前/或曰检查呼吸的同时,是不是应该开放气道呢?

A需要,而且一定要这样做!

B我觉得可能需要

C我觉得可能不需要

D绝对不需要,这会耽误宝贵的评估时间!

鉴于这个问题在多个救援或急救群里引发过很多轮争论,我们前一天通过投票收集了一份小问卷,问卷的结果如下:

大部分吃瓜群众还是选择了A选项。但是有许多导师、学员以及救援人员都选择了D选项,他们搬出了AHAHeartsaver课程和教材:课上讲的就是反应-呼救-呼吸三个连续流程,视频里我们都学过练过,没人教过在这个环节应该打开气道,打开气道是后面通气之前要做的事情。还有学员热心的说,这段内容在HS教材的81-85页。

甚至还有人提出无需在检查呼吸阶段开放气道这是毋庸置疑的,提出这样的问题来简直就是混淆视听。


可是,同时也有人指出,在评估呼吸的时候开放气道,这在绝大多数现场是一项非常容易实施、不大会耽搁评估时间并且理论上讲有意义的动作,我为什么就不能做呢?

好吧我们请先看以下两张截图以及截图出处:

以上内容来自香港圣约翰救伤机构,截图是截自2007年版,但是2017年12月的最新版我也有,仔细核对过,在这一部分新版与旧版无差异,截图内容在2017版教材的第41页和第54页上,鉴于纸质版拍出来效果不好,所以截了旧版,但是内容完全一样。

是的,在香港圣约翰课程的急救流程之中,依然沿用DRSABC的流程,将开放气道(它用的描述叫做畅通气道)放在了检查呼吸之前。

什么?你问我香港圣约翰算是什么野鸡组织?

他们的教学上课就是在凑时间!配跟AHA的流程分庭抗礼吗?

(此为西南地区一省会城市某主任导师原话啊,我和我的小模拟人都惊呆了!

香港圣约翰救伤机构的历史已逾百年,其母组织英国圣约翰为教会慈善机构,创建于1099年的英国(对,离文艺复兴还有三百多年,离工业革命还有七百多年,离宋徽宗登基还有一年),目前在世界12个国家设有急救或救护车服务分机构(嗯,除了不列颠本土之外都是当年英国殖民过的地方)。咱不论历史和政治原因,但香港圣约翰救伤机构专业权威性我不想在此过多谈论,互联网又没盖盖儿,可以自己查查。我把他家的流程图放在这个地方主要因为目前在国内开设课程的权威性被国际认可的几大急救教育组织中,它是“汉化”历史最长的一个。

如果不考虑在国内开设课程以及汉化历史的话,我们还可以来聊聊和AHA同属ILCOR的一些其他各国的指南是怎么说这件事的。

等等,ILCOR是个什么鬼来着???

全称International Liaison Commit on Resuscitation, 国际复苏联络委员会,也常被称为国际复苏委员会。它下属的成员组织目前一共有七个,包括大家都熟悉的AHA美国心脏协会与美国卒中协会和ERC欧洲复苏协会,还有HFC加拿大心脏与卒中基金会,ANZCOR澳纽复苏协会(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这哥俩一般都组团打副本),RCOSA南非复苏协会(对,你没看错是南非),IAHF美洲心脏基金会(美洲的意思是北美中美加南美),RCA亚洲复苏协会(什么,你没听过这个组织?其实我也没听过,但没听过不能算作质疑人家权威性的理由好嘛)。


我不能说ILCOR之外再无权威,毕竟世界上还有好几个有影响力的心血管复苏方面的学术组织,由于各种原因未加入ILCOR大军,但是ILCOR基本可以算是我们所在星球上的复苏大国俱乐部了。


那么,关于在检查呼吸之前是否应该开放气道这事,除了大家已经十分熟悉的AHA,其他“俱乐部”成员都是咋说的呢?我就随便抓了四个过来(主要是因为我VPN没钱了,只抓着四个)你们就随便看看:

欧罗巴的老大哥ERC是这么说的:

我就只翻译第一部分

1 检查 

确定可以安全的接近:

-检查伤患反应

-后仰头提下颏,检查呼吸

-如果没有呼吸或呼吸不正常,需要CPR 

也就是说erc虽未将开放气道提单独作为流程提出但是它要求在仰头提颏的开放气道状态下检查呼吸!

非洲的唯一一个代表队RCOSA是这么说的:

RCOSA的指南遵从HHABC流程,而且他的ABC分别代表Awake醒着 Breathing 呼吸 Call for help呼救。它也不强调检查呼吸的时候应该开放气道。

南半球的老大ANZCOR是这么说的:

1现场环境安全 2查反应 3呼救 4开放气道 5查呼吸 6开始CPR 7除颤 AED一旦到达立刻使用

直接把开放气道作为一项流程放在检查呼吸之前,简单粗暴不废话绝对是大洋洲好哥俩的一贯风格,就连指南都那么省字儿。

这个我们都没听过但是同样名列“国际复苏俱乐部”的RCA(它们家的资料和指南真的挺难找的)是这么说的:

1 确定现场安全 2确定无反应状态 3启动应急反应系统取得AED并且遵从接线员的指令 4检查呼吸……也就是说它也未强调检查呼吸之前应该开放气道,但是由于这一组织的指南和资料太难找了,关于这张flow chart的具体解释我并没有找到,因此不能确定。

怎么样,意不意外,惊不惊喜,刺不刺激?!

说好的大家都是大国俱乐部成员的,骗我的吗?怎么居然每家的指南说的不一样啊?你们发布指南之前难道就不坐一起喝个茶先商量商量吗?这是什么鬼啊?!啊?!


我要告诉你,是的,每家指南说的都不一样,不仅仅在这一点上不一样,其他流程细节上不一样的地方还很多,越是针对公众培训的指南就越多细节差别,你读的越多就会发现越多的不一致。


首先,医学史上本来就没有绝对的对和错,一切都在变化之中。其次,循证医学是个好东西,所有权威性的大国指南都遵从循证证据的指示,因此但凡是那些有证可循的处置,各国指南一般都不会相互冲突。共享经验,共享学术研究成果,本来也是国际性联合学术组织存在的意义。然而不幸的是,并非每一项医疗处置都能有证可以让你去循,有些东西无法被证明又无法被证伪,有些可以证,但是从医学伦理的角度上讲冒天下之大不韪,有些证或不证意义不大,还有些未来可能被证明但是目前还未被证明,甚至可以说无证或未证的东西才是现代医学发展至今水平的大多数情况,被确定证明了的是少数。莫不论在面对公众进行科普教育的时候,各国组织还要充分考虑自己所在国家地区的语言习惯历史遗留社会风俗等等等等千差万别的因素。所以,各国指南在证据缺乏部分和非原则问题上不一致很正常,都一致才不正常。


因此,就“到底应不应该在检查呼吸之前或同时做开放气道这一动作”这个问题,对于学习急救的普通大众,你学的是哪个系统,按照哪个系统的流程去练习并施救即可,毕竟到了现场,你会发现真正阻碍你成功施救的往往不是流程的差别,而是你的慌乱胆怯不自信。深吸一口气,对自己说,你可以的!然后就按照你记忆里学习过流程去施救吧,因为你真的可以的!

同样对于这个问题,对于活跃在教学一线的急救导师,我想说,你教的是哪个系统的课程,就请按照你所在的那个系统的流程去讲课,但是你需要知道,其他国际大指南可能和你教学的内容有些许差异,当然你知道差异不意味着要用大篇幅去讲述各个不同系统的区别,以免给学员平添困惑。


但是,无论你是谁,当你遇到和你所熟悉的系统并不完全一致的其他急救系统流程的时候,请勤于查阅资料勤于动脑思考,不要大惊小怪,更不要轻易对他人的说法做法横加指责。毕竟,急救科普和敢学敢救这两件事在我国本就举步维艰困难重重,我们都不希望网络暴力和半懂急救的键盘侠们增加中国旁观者施救率提升的阻力。


说人话就是:端着自己碗吃好自己的饭,看见别人跟你吃法不一样的时候,多走脑子多读书,少发脾气少哔哔!

另,奉上以上几大国际指南的官网或者flowchart链接

https://erc.edu

https://www.erc.edu/sites/5714e77d5e615861f00f7d18/content_entry58c973e64c84865d39d317f9/5b34941a4c848608ec986796/files/2018_ERHD_flyer_A5.pdf?1531472735

http://resuscitationcouncil.asia/bls-algorithm.html

https://www.yms.co.za/resus-council-guidelines-2015/

https://resus.org.au

https://www.ilcor.org/home/

微信扫码 关注我们

  • 24小时咨询热线4000307995

版权所有:广东众安应急救援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粤ICP备2021116590号     电脑版 | 手机版